快樂成長
“拿什么拯救孩子的軟弱?”:改進要點get起來!
1軟弱型
軟弱型孩子通常是家庭過分溺愛的結果。在一帆風順的環境里通常看不到其缺陷,可一旦遇到困難,則表現為缺乏自己的主見和堅韌不拔的毅力,做一件事往往三分鐘熱情、虎頭蛇尾……
改進要點:家長必須認識到,孩子的這種性格對他成長的危害是很嚴重的,家長必須主動改變這類孩子的“家庭環境”。試著給孩子講一些英雄人物鋼鐵意志的事例,也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布置一些能夠自己完成的任務,并進行督促完成。
2頑皮型
頑皮型孩子的表現形式,通常是不講禮貌,在公共場合常常多嘴多話,辦一些令人討厭的事,甚至以惹人不愉快為樂。
改進要點:家長應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思想品德及文明禮貌教育,幫助孩子分析自己的行為,認識自己的不當之處。培養孩子熱愛學習的興趣,進而把他過于旺盛的精力引導上正路。
3偏內向型
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,在家的時候,孩子聲音洪亮、手舞足蹈、能唱能跳,可一旦來了生人,孩子就好像變了個人。最尷尬的情形莫過于,死活不肯跟長輩打招呼,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,更是立即成為蜷縮的刺猬了。
事實上,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時時刻刻都害羞,他們的害羞大都只表現在陌生環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。我們現在已經知道,無論什么氣質的孩子都可以成材。
害羞的孩子通常氣質安靜,并遵守規則。但不可否認的是,害羞的孩子對陌生環境和事物感到緊張和恐懼,他們的“安全區域”小,因此適應慢,花費時間長;由于缺乏公眾表現的機會,因此較少得到學校和同伴的關注;由于不愛爭取,常常會失去很多機會;更重要的是,在這個快速、激烈的競爭年代,害羞的孩子也可能產生自卑心理,從而對自我形象產生懷疑……這些都是父母需要關注的。
改進要點:
1.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“與眾不同”,跟那些在公眾面前表現活躍的同伴相比,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進入狀態。
2.雖然他愿意到外面玩,卻很不希望別人“注視”他,被放在“聚光燈”下的感覺,只能讓他更不自在。
3.他要知道在某些情況下,如何爭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權利;他還需要了解公眾表現的具體方法和技巧,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談,需要詳細而實用。
4偏外向型
偏外向型的孩子坐不住、靜不下來,無法專心致志;愿意表現自己、喜歡張揚、炫耀;雖有“不認生、不打怵”的闖勁,但是說話辦事不認真、不仔細……
改進要點:家長應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正面教育,一是教給孩子一些必要的文明禮儀,謙虛而不虛偽、陽光而不張揚、勇敢而不魯莽、謹慎而不冒失;對孩子好犯的毛病事先警告、事后批評、改進后及時給予表揚,幫助孩子克服毛病;
二是幫助孩子改掉坐不住的毛病,可在大人陪同下,堅持每天有一兩次固定的時間看書或做事,逐漸幫助他養成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;三是平時注意培養孩子健康的情趣吸引他,減少其室外活動。
5自大型
自大型的孩子表現為過于驕傲、目中無人,自以為了不起,覺得自己比別人都強,不懂得尊重他人……
改進要點:家長應有意識地教育孩子為人處事都應當謙虛,明白謙虛使人進步,驕傲使人落后的道理。還要讓孩子明白天外有天、山外有山、人上有人,一旦孩子犯了驕傲的毛病,家長就要及時地指出他的錯誤,說明目中無人的危害;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試做“眼高手低”的事,使孩子懂得“看花容易而繡花難”的道理,教育他懂得驕兵必敗,目中無人偏偏不如人的規律。
6自卑型
自卑型的孩子缺乏自信心,凡事不敢爭先。在學習上,自認為不是學習的料,是天生的笨;在生活上,膽小怕事、畏縮不前,覺得誰都比自己強……可以的。
改進要點:家長應有意識地用積極進取人物的事跡教育孩子,鼓勵他嘗試自己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,自己去外面“闖一闖”。家長平時要多為孩子創造實踐的機會,使他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增強自信心。
孩子在獨立完成事情后,家長要給于充分的肯定,本著多鼓勵、少批評的原則,絕不可以責備孩子這不對、那不妥的無能表現。
7馬虎毛躁型
毛躁型的孩子做事毛手毛腳、學習不專心,寫作業丟三落四……這是很多孩子常犯的毛病。
改進要點:家長應及時指出孩子的毛病,并要求他通過實際行動立即改正。家長應教育孩子學會并養成事先冷靜看一看,想一想,然后去做,事后還要細心進行復查的習慣。采取一點適當的獎懲辦法也是必要的。
8性格執拗型
3~6歲的孩子,往往有很多“執拗”的行為。比如,他本來用的這個牌子的兒童牙膏,有一天媽媽給他換了一個牌子,他就立馬不樂意了,大哭大鬧;有的孩子睡覺前一定要媽媽給他關上臥室門,爸爸關就不行,要不然就不睡覺,非得鬧一陣子;有的孩子一定要自己剝橙子,即便橙子都被他摳爛了,也不要大人幫他剝,否則就扔地下不吃了……孩子的這些行為,往往讓父母們十分頭疼,真不明白孩子為什么動不動就撒潑、打滾、胡攪蠻纏。
其實,3~6歲是孩子內心建立“秩序”觀念的時期,他們會在生活的小事中建立自己的“秩序”,并去極力維護自己的“秩序”,比如一定要自己剝橙子。一旦有人打破了孩子內心的“秩序”,孩子內心就會變得沒有安全感,變現為不可理喻的任性、哭鬧。
改進要點:如果您的孩子正處于這個時期,希望您能多一些耐心、理解和溝通,盡量讓孩子知道:“你有什么不滿,只要說出來,媽媽會盡量去滿足你,但是撒潑、哭鬧大家都不喜歡。”
9自私型
3~6歲的孩子,往往非常“自私”,占有欲很強:想讓他把零食、玩具跟別人分享,是件很難的事,甚至別人的東西他還要去搶。
實際上,這種現象是孩子“自我”意識逐漸增強的結果,他們會通過占有一件東西來滿足自己的存在感,證明自己的存在。
這是所有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時期,各位爸爸媽媽在小時候也有過這么一個階段,所以不要隨便給孩子打上“自私”的標簽。
改進要點:家長們需要做的,一是尊重孩子的所有權,自己的東西愿不愿意跟別人分享,讓他自己決定,不要強迫他;另一方面,拿別人的東西要征求別人的許可,如果別人不愿給,可以嘗試用自己的東西去交換,而不是硬搶。(內容來自網絡,重在分享,侵權刪)
本文來自于幼兒教育網-/index.php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兒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,請關注幼兒教育網官方微信賬號(youerjiaoyuwang)育棟教育官方微信號(yudongqiqiaoban)直接說出你的問題,將會有國內知名的幼教專家幫您答疑解惑,讓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樂的成長。